应对贸易摩擦要建立多方联动机制

        
  当下,中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已成为一种“新常态”。由美国挑起的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,对国内部分产品出口已造成不同程度影响,也给无锡众多出口企业带来了风险。在此背景下,如何做好充足有效准备,提升出口企业应对和维权能力显得十分迫切。
  纵观这几年的情势,国际贸易摩擦如同“传染病”,只要有一个国家开始针对中国发起贸易补贴调查,其他国家就会随之跟风而至,这让不少出口企业较为被动,甚至尝到“苦头”,唯有建立自上而下的综合应对策略才能有效破解。根据以往经验,打造中央、地方、行业协会(商会)、出口企业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无疑是个好办法。
  根据WTO规则,一旦有国家发起贸易摩擦,可由双方国家相关部门之间率先进行沟通磋商。这些年,在面对他国动辍发起的贸易摩擦时,我国政府及其商务、外交等部门,都迅速寻求争端解决方案,在必要时甚至采取“以牙还牙”的方式予以反击,让对方同样感觉“疼痛”,能及时收手或不敢轻易下手。
  由于不少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了解WTO规则,不熟悉对方国家法律,防范产品交易风险和应对法律纠纷的能力较差,在遭遇贸易摩擦时往往一筹莫展。因此,对于地方职能部门而言,所肩负的责任就是迅速启动对国外反倾销、反补贴、技术性贸易壁垒、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工作,动员和协调涉外民事、商事、法律、知识产权等方面专业人士,共同制定科学细致的应对方案,找准对方软肋,逐一给予破解。在这方面,锡城申锡机械应对美国等国3起专利控诉案、通用科技应对美国轮胎双反案、森茂竹木应对印度反倾销调查案等都是较好案例,这些企业之所以能赢得最终胜利,地方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  当然,在参与国际贸易中,最好能规避发生摩擦,而最有效的方法无非是将工作“前移”——提前做好预警。一般来讲,当国外市场对我国某类出口产品产生“抱怨”的时候,就应引起足够重视,出口企业应尽早调整营销策略。这方面的工作可通过行业协会(商会)和出口企业在国外的产品进口商或代理商,逐渐构建起国际贸易摩擦监测预警机制。目前,锡城由行业协会(商会)和出口企业设立的5家省级公平贸易工作站,一方面指导行业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、开展公平贸易;另一方面则成为观察行业产品出口行情、规避贸易风险的“前哨”。
  实践证明,建立多方联动的国际贸易摩擦综合应对机制,不仅是采用多元化手段规避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,而且是有效反击对手、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。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推进,国际贸易摩擦势必愈加频繁,今后还可通过构建新的联合调解平台,在“政策对接”和“办案对接”上发力,最大限度地维护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。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作者系江苏省高空机械吊篮协会公平贸易工作站站长)